“适老化改造”风起
银发浪潮加速来袭,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5亿。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其中约一半发生在家中。
这个数据指向一个严峻的问题:我国超过80%老人居住在超过20年房龄的住宅中。快速城市化未能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已有生活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老龄社会的要求,居家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出行、社会交往各方面普遍存在不适合老年人生活和使用的问题,导致个人承受身体和精神的损害、家庭和社会相关投入和负面影响、国家医疗养老直接和间接支出巨大。围绕老年人口进行的适老化改造迫在眉睫。
2020年7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结合近年来一些省市先行开展的有益探索、各方期待,将适老化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
“老人+老房+老城”,适老化改造留给我们的考题,不仅仅是“敲敲打打、修修补补”这样的体力活。我们面对的是老龄化、城市更新和构建和谐社会三者交织的复杂问题。
上篇
“4000万老人跌倒”带来新考题
半月谈记者�0�2 吴振东�0�2 邰思聪�0�2 吴文诩�0�2 陈地
2018年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出现重要拐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少儿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重。同年,人口出生率跌到历史新低点。联合国人口署预测,中国每年新增老年人口800多万,到2050年老年人占比将达30.8%,约为4.3亿人。
根据我国居家养老占绝对主流的实际,目前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选择在家自我照顾。但由于无障碍设施普遍缺失,家庭反而成了危险空间。
从“摔不起”到“改得起”
“在厨房拿东西有时要蹲下,站起来就头晕眼花,洗澡只能等女儿每周回来帮忙。”今年初,上海83岁的独居老人倪阿婆在家中如厕时不小心跌倒,卧床休养两个多月后,即便在家,她也不敢随意走动了。
天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袁江枫表示,居家环境不适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安全性差,老人在洗澡、起居、步行时容易摔倒;二是功能性差,住宅设计、施工缺乏对功能性的关注,造成家具、橱柜、卫浴等设施不够人性化,空间通过性差,为老人平添障碍;三是舒适度差,温度、照明、噪音等方面的不适合,降低了居住舒适度。
“每位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其家庭都应该进行适老化改造,一次改造可以为老人服务20年至30年,这种通过改变生活环境减少高风险伤害的方式,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具体体现。”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
今年7月,9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在养老行业内引发重大反响。实际上,在此之前已经有多省市先行探索适老化改造。
“为5000名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被列入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民生实事;四川省从2019年全面开始实施适老化改造,目前已完成4万户适老化改造工作;辽宁省沈阳市今年为首批3000户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政策呼应了日益增长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
2020年6月4日,合肥蜀山区奥林花园社区康居时代家园,楼栋外加装的电梯方便了居民上下楼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
背靠南京东路商业街的上海市外滩街道,老旧特征明显,住户老龄化程度高,对适老化改造有着迫切需求。街道通过自筹资金,在市、区适老化改造资金的基础上,聚焦社区重点人群,首先为36户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2019年4月,北京市首个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在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南二社区启动。项目由海淀区政府出资,为99户80周岁以上老人和重度失能老人家庭进行了居室适老化改造。改造内容有防滑垫、感应夜灯、扶手、洗澡椅等设备,还有智能设备进家,实现就寝、如厕、沐浴等数据实时监测。
虽然北下关街道的适老化改造让街道内很多老人因此受益,但从大范围来说仍属个例,大量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进展仍旧缓慢。
改造房屋还要改造观念
对于很多老年人而言,居家适老化改造听起来还有些陌生,但在养老机构中,适老化改造已经生根发芽,让在养老机构内生活的老人尝到甜头。
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陈坤告诉记者:“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因为老年人和中年人、年轻人相比,整个身体、心理、精神状况都完全不一样,绝大多数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多些关注。”陈坤表示,院区在2008年建设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因此这两年抓紧修建了多种无障碍设施,老人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虽然养老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居家养老才是适老化改造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
因父亲一直不愿入住养老院,上海市民李先生琢磨起了“适老化改造”,希望在卫生间和厨房安装辅具。他联系了多家装修公司,有的表示不知道什么叫“适老化”,有的来家中看后说“没法改”,还有的嫌钱少不做。直到今年,事情在街道帮助下才有了转机。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适老化改造的刚需虽在,但实际操作仍然不易,时常遇到业主犹豫不决、企业束手束脚的情形。
李红兵说,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目前还有很多老人不理解适老化改造的意义和作用,但当跌倒等事件发生时为时已晚。“中国老人一辈子节俭,较少为自己考虑,当被问到是否要适老化改造时,他们第一反应基本都是拒绝的,还有少数人会反复思考改造到底值不值。所以子女的支持和理解很重要。”袁江枫说。
北京首个居家养老试点社区“恭和家园”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当我们通过与街道合作,把改造样板间和更好的商业模式呈现出来,相信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愿意进入居家适老化改造产业,毕竟产业体量太大了,涉及上亿户的家庭。”安馨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鄂俊宇表示,期望中国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产业能建立真正专业的适老化服务体系,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在医养、康养和社区服务支撑下安度晚年,让中国式养老“养得好”。
就目前而言,适老化改造对我国老人来说好比一颗若隐若现的甜枣,但带来的好处会在未来适时显现。
万亿“金桶”好看不好挖
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不仅是补民生短板的必要举措,也是拉动投资的重要领域。据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估算,仅对我国现有400亿平方米的旧建筑进行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便可达15万亿元。来自住建部的数据显示,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直接市场份额约为3万亿元。
“尽快启动万亿级规模的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工作,是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有益行动,对推动老龄社会条件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说。
然而,适老化改造这桶金,却不那么好挖,诸多盲点有待一一攻克。
――标准尚不完善。不少人都有为家中老人选购适老辅具的经历,但在电商平台上,一个助浴凳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都自称是适老产品。在缺乏标准和选购指导的情况下,消费者和装修企业大多只凭经验与感觉挑选。装修过程同样问题不少,多次发生工程效果和老人期望不符,装修公司和消费者双方各讲各的理,最后需要消保委出面协调的事件。
――政府项目占比过高。某受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居家适老化改造还处于行业发展初期,企业主要订单源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虽然这些项目的利润不高,但由于数量较大,企业还是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收益。“政府项目能占到我们企业一年订单数的七八成,真正个人提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客户比较少。”
目前,很多市场服务商只是奔着相关政府补贴参与到适老化改造项目中,缺乏商业服务意识,一旦失去补贴支持,根本生存不下去。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端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根据政府制定的方案进行改造。被动的处境、市场化发展路径不健全,扼杀了市场活力,还需拓展个人客户,满足市场需求。
――资金、人才、技术短板待补。四川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黄禹洲表示,四川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按照平均每户1000元标准进行成本投入,政府兜底支付资金超过4000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煜表示,目前各地大多是以政府主导推动适老化改造,其经费投入往往集中在建设期,后续维护管理费用支付还需机制的保障。此外,适老环境评估需要大量有专业资质的人员,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相关评估标准等。
宋煜认为,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需要认识到适老化改造的决策主体应当是最终受益人,而不是政府或者企业一厢情愿的投入。因此,只有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共识,才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适老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
有企业负责人建议,可借鉴日本将居家适老化改造费用由长期护理险进行部分支付的经验,减轻老年用户负担。李红兵表示,虽然长期护理险在全国多地进行了试点,但在企业负担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长护险上,还需探索多种模式,解决支付问题。
下篇
抓住契机,释放老年市场红利
半月谈记者�0�2 邰思聪�0�2 吴文诩�0�2 吴振东�0�2 陈地
在我国,居家养老模式得到肯定和提倡。近几年,2亿多老年人口迎来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提速。适老化改造,如何紧紧围绕老年人需求进行?谁将为老年人的需求来发声?
当老人走出家门,在看病、出行的过程中,能否同样享受适老化设施带来的安心、安全?“适老”的理念,能否与其他理念一同融入未来的设计与建筑中?
从修修补补走向老年用品规模化产业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适老化改造的最终目标。
需求至上,因人而异
以政府出资牵头的适老化改造,容易陷入“千家一面”的误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起点,永远是老年人的需求,如果忽略老年人个体需求,改造可能根本没用,甚至成为障碍。例如,给瘫痪老人的家里到处安上扶手,老人不仅没有能力使用,这些改造反而可能影响轮椅使用。
若老人能力尚可,却处处给老人安上扶手、无障碍坡道、换上护理床,首先会给老人的尊严感、对居家环境的控制感带来损害,其次不利于保留和开发老人的自理能力,很可能进一步加速老人能力的衰退,花了钱却适得其反。
适老化改造是非常专业的工作,综合评估、适老设计、改造实施、产品适配、持续服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把关,要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一户一策”制定方案,确保适老化改造安全、实用、高效。
老年人的改造需求既与其健康状况、能力水平、住宅原有环境情况有关,也与老年人可利用的各种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有关,十分复杂。但老年人往往对改造需求无法正确判断并表达出来,需要多学科背景的专业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及相关评估工具共同作出专业判断后,代老年人发声。
6月18日,沈阳地铁10号线,工作人员在帮乘坐轮椅车的老人用无障碍升降平台进入站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今年7月,上海相关部门发布《2020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试点)产品供应商目录征集》公告,其中对适老化改造参与企业从资质、所提供的产品类别功能及价格等方面作出详细要求,旨在推动适老化改造规范、透明、高效进行。
在山东济南一家老年生活体验馆,工作人员展示专门为老年人打造的活动区域 赵晓明/摄
上海市政协常委、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怀琼建议,适老化改造宜“套餐化”进行,由专业机构设立一个“基本款”方案,以实用、安全、舒适为原则,重点关注厨房、卫浴、走道、家具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于有特殊需求或更高要求的家庭,可提供相应的升级套餐与定制套餐,使改造方案更加个性化。
专家表示,应提炼不同场景的适老化改造标准,形成不同类型的产品服务包,供老年人自主选择。各地都应搭建统一的适老化改造工作平台,优化服务流程,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透明的一站式改造服务。同时,适老化改造需落实跟踪机制,对改造家庭做好定期回访,提供辅具使用指导,确保“装了能用、坏了能修”。
“希望今后辅具采购、产品安装都有明确的标准,产品质量也有充分保障,这样我们承接适老化改造订单心里就有底了。”某装修企业负责人说。
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养老产业黄金期。有机构预计,2023年适老产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2.8万亿元,我国的60后、70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净值养老服务消费群体。从总体趋势看,我国城镇居民越来越愿意为养老服务买单。
让改造走进家庭,跳出家庭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人们对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更加重视。这种改善性需求在后疫情阶段会得到明显释放,老年人需要更安全的“庇护所”。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认为,“新一代”老龄群体的健康水平更好、退休收入更高、心理期待更多,他们的活动范围已不局限于家庭之中。未来需要的,是涉及领域更宽、涵盖层面更多的全面适老化改造。所以,适老改造的目标,需要“先进入家庭再跳出家庭”,最终要以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会交往需求为中心,建立社区的信任机制,打造适老、健康、智能的宜居环境及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建立政府、企业、家庭有效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并推动适老行业发展。
2016年10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由25个部委共同制定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是新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宜居环境专章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关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人居环境适老化有三个层次:城市适老化公共设施,交通绿化环境及基础设施;社区适老化公共环境,配套服务设施;家庭内部适老化宜居环境。与新建建筑相比,既有的建筑改造受到条件限制,改造难度大,相关标准、技术、政策、产品、机制等各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
安馨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鄂俊宇表示,过去,房地产开发水平不高,建筑设计对老龄化和人性化考虑不足。但那个时代正在成为历史,新一轮城市更新已拉开大幕。开发商、物业要改变观念,聚焦适老社区建设,将全链条服务运用其中,将目光从短期逐利向中长期投资回报转变。
推动适老产业化是必经之路
适老化改造的最终目的,是建立适应现代需求的适老产业,这个产业在未来,或将大规模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如今很多适老服务环节是割裂的,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只能说向“适老”概念在靠拢,但没有触及核心。
老人需要一站式多元化的持续服务,要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精细化、一体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是适老行业产业化发展必由之路。不断开发标准化产品,优化标准化服务内容和流程,得到市场和客户的认可,才能走向规模化发展。
北京第八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工作人员演示用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病人的移位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然而老生常谈的问题是,我国在老年用品的研发和制造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着明显差距。例如,日本将这一产业发掘得可谓淋漓尽致,而我国的产品和服务相比而言就落后很多。
老年用品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协同推进。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战略规划,要把老年用品标准化纳入国家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层面做出保障。
从行业来看,要成立专门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是规划行业发展,做好行业自律,维持好市场秩序。要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尊重企业发展意愿,给予一定的扶持。企业,则要针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认真从需求调研、产品研发和生产做起,尽快探索建立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
李佳认为,建立适老化制度环境,可以破解老龄群体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思想观念障碍,让更多的老龄人口在更大程度、更宽领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9期�0�2 原标题:《“适老化改造”风起》
责编:张婉�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