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一个噩耗惊动全国,解决全国十几个亿人口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消息公布后,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惋惜的氛围中。眼尖的朋友们相继都看到了有关袁隆平院士的有关视频,袁隆平院士是在3月10号前往海南三亚杂交水稻基地现场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引发身体不适,随后住进医院进行治疗。4月7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5月22日,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一代巨头专家的离世真是让人悲痛不已。愿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说到这里有很多人会禁不住问,为什么这个摔跤的行为是老年人的一劫呢?是因为年龄老了而经受不起摔跤吗?这个问题有一方面是因为年老,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老了骨质的密度退化而至容易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摔跤这种看似非常不起眼的的行为很可能是导致老人骨折。对于年龄越大的老年人(特别是75岁以上高龄人群),摔跤并非是一摔就爬起来这么简单的行为动作,而是造成了老年人致命和非致命性伤害的首要原因。在老年人摔跤住院的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的髋部骨折、腿部骨折或者上肢股骨骨折。这些部位的骨折对老年人来说愈合非常缓慢甚至出现不愈合的可能;因为长期的病因可能会导致发生股骨头坏死,而且因为高龄的原因,致使不能施行关节置换术治疗。因为疾病的原因造成老人卧床,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因为血栓的脱落,可以导致肺动脉栓塞。并且因为长期卧床可以导致坠积性肺炎,然后发展成为重症肺炎,而导致多器官衰竭而致死,这是老年人摔跤后的严重危害致死因素。
上个月,我接诊了一位90岁高龄的老年因为被人撞而至跌倒致髋部骨折的病例,因为年龄已高已经不适合手术治疗,至今还躺在病床上无法自己行动自理。今天又接诊了一例年龄70岁的老奶奶因为摔跤而导致上肢骨折的病例。
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峰会、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等多家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已经成为首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摔跤问题呢?
摔跤是对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从临床收治的病例来看,老年人摔跤后发生创伤性骨折为主要危害原因之一。年龄越大,摔跤而受伤或死亡的风险就越高。
而且从老年人摔跤住院的病例中看,摔跤与衰老、疾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比如因为衰老导致的步态稳定性下降、视力、听力功能衰退、肌肉承受支撑能力下降、骨骼退化、身体平衡功能减退等衰退下降,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眼部疾病、骨关节疾病、心理和认知功能退化等,及居住环境不适等都可能造成是危险性摔跤的因素。
比如,经常看到有报道说某街道发现有老人摔跤的报道,就是因为上面的情况而导致发生的危险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多些提高健康知识,平常家里有老人的家庭适当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帮助老人预防摔跤。
另外,老年人的锻炼也是帮助预防摔跤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增强自身的柔韧性和平衡力,可以帮助有效预防摔跤发生率。比如:因为年龄老了,老人要遵循一个“慢”字动作帮助自身预防摔跤的发生;如果不幸发生了摔跤,尤其是发生了骨折,一定要有正确扶起来的方法,以防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后立即送到医院就诊排查妨碍健康的风险。
说到这儿,可能会有人说,说是容易,真正做起来就难了,因为毕竟是已经年老了,防不胜防的会发生的。这样我们可以对老年人做出排除摔跤的风险评估。
1,环境安全的评估: 老人居住的生活环境需要方便,所以他们居住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地面、照明、床椅高度以及家具等生活日常设施都要从老人的角度化去适应老人,并且老人的穿的鞋子、袜子等都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2,疾病、用药、年龄等都可能是造成老人摔跤的一种因素。
寄语:今天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老年摔跤致病的科普,目的是想让大家对老年人容易摔倒的事件提高一个更加的认识。比如我们的袁爷爷因为对工作的高度热爱而不顾年事已高的重重因素而亲自亲临现场指导工作,而导致了我国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顶尖人才。所以,老人最好预防摔跤。 最后,愿袁爷爷一路走好不要摔跤,您为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您的贡献会永垂不朽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