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丹阳日报】
尊老爱幼,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知什么时候起,
路上遇到老人摔倒,
我们不敢轻易上前了,
第一反应不再是扶起老人,
而是先看看左右有没有监控,
唯恐自己卷入是非。
14日上午,
我市的新家园小区里
就上演了“扶不扶”的现实版,
可结果让人心酸。
15日上午,记者在新家园小区见到了经历这一“考验”的主人公——贡玲凤,今年76岁的她在该小区一业主家中做保姆。把记者带到事发地后,她向记者讲述了14日上午发生的那件让她心寒的事情。
当天上午9时许,贡玲凤和往常一样买菜回业主家,在路过单元楼西侧的道路时,被路面一块凸起的地砖绊倒,直接摔趴在了地上,手上的物品散落了一地。当时她觉得浑身酸痛,头也晕得不行,一时无法动弹,随后尝试了几次都无法爬起。尝试了几次给业主陈先生打电话,但无奈陈先生年事已高,听力也不行,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这时,她看到一辆汽车驶来,随即向车主挥手,并发出求助,让其下车扶她一把。可车主在车内看了一眼,随即倒车从其他道路离开了。这时的贡玲凤心里还没有什么感觉,觉得可能是车主有急事。
之后,一位小区业主将车停放在了离她不远的车位上,然后下车往家走。她随即又向这位车主发出求助。“扶我一把,可以吗?我不会讹你的!”可车主的回答让她感到诧异,“那位车主说,‘不是我不扶,是我不敢扶,对不起啊,这个好事我做不得,你打110吧,或者我去帮你找门卫来’。”随后,这位车主就离开了。
实在没办法,贡玲凤又试着爬起来,但都未果。就在这个过程中,又一位业主路过这里。于是,贡玲凤又向其求助,“请你帮帮忙,搀我一把吧!”“不好意思,我不能扶,你打电话给家人吧!”说着,这位业主也离开了。
而这样看到她摔倒在地的业主,后面又陆续经过了两位。结果都是一样的,大家都“不敢扶”。
在贡玲凤摔倒在地的一个多小时内,她的心情起起落落,一时看到希望,一时又感到心寒。无奈之下,她跪在地上,双手撑地,强撑起身体后,又用一只手撑住墙壁,才勉强站了起来。在原地缓了一会后,一瘸一拐地向家里走去……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第二位看到老人摔倒在地的业主正巧回家。对于老人家摔倒向他求助的事情,他告诉记者,“不是我不愿意扶,是我真的不敢扶……”
善良无需证明
信任更应该被“扶起来”
时下,“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事件总能引发大家的热议。一方面我们听到的是对“无人敢扶”的反思,另一方面却是“好人难当”的无奈感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当下,这种美德不仅没有发扬,而且还被质疑。这背后,凸显了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
“路遇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大家第一反应是“要扶”,可是顾虑颇多,扶了之后造成二次伤害,又或者被讹钱,那怎么办。这,其实就是不信任的表现。又有人说,可以扶,但希望围观者能帮忙拍照或录下视频,当作证据,避免后续纠纷。而这,也是不信任的表现。
人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与人好好相处,遇到事情,也能力所能及伸出援手,但现在我们却不敢扶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我们不害怕做好事,害怕的是善良需要证明,无辜需要证据。
摔倒的老人在求助时甚至表达了“我不讹人”,但仍无济于事。这一句“我不讹人”呼唤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
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我们从小就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拷问着传统美德,更拷问着社会信任。扶起你我之间的信任,一个人是办不到的。但如果十个人、一百个人愿意伸出自己的手,那么扶起这份信任的力量将不断传递和壮大。
@丹阳人,你怎么看?
欢迎在下方留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